|
第38期 为什么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何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时间:2023-02-03 24、什么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深化理解。 第一,当前国内外环境给我国发展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我国发展环境带来重要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总的看,我国将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战略环境中谋求和推动自身发展。 第二,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可能增大。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比如,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动能增长,抗风险能力增强;已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拥有丰富人力资源,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居世界首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高技能人才超过 6000万人;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中国之治”优势日益彰显;等等。综合判断,“危”与“机”交织并存,能否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第三,增强斗争勇气、战略能力、应对水平,努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要看到,尽管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演进,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加强交流合作的动能依然强劲,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还要看到,我国仍处在成长上升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特别是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时与势在我们这边,一定能攻克一个个难关险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树立机遇意识,积极努力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塑造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趋利避害、赢得先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5、如何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我们的全部事业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确保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把握好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统筹把握好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