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组织机构


党  委                董   事  会


              


支部建设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精神文明


专题活动

战略投资                  运行管理


安全生产                      审计法务


建设管理

文化体系               

员工培训               

招标公告                     工程动态


政策法规                  信息发布公布


安全资料下载

民情论坛                     在线留言

首页 >> 党建工作 >>专题活动 >> 第76期 怎样理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详细内容

第76期 怎样理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时间:2023-03-14     【原创】

1678782079251106.png

1678782081248485.png


62.怎样理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部署,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良好态势,不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统一思想、凝魂聚力。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五,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要掌握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战场的主动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6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为我们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全民族全社会休戚与共、团结奋进的思想道德基础指明了方向。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党的二十大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我们要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时代新人。二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政治优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善于运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贯穿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版权所有:吕梁水控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358-8322995  邮编:033000



技术支持:吕梁水控集团有限公司    邮箱437148251@qq.com
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
文章
  • 文章
搜索
备案编号:晋ICP备2023000013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