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期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为什么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时间:2023-02-24 42.为什么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我国贸易、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15.1%。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2000个。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由贸易协定,其贸易额占比达我国贸易总额的35%。2021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对外贸易仍大而不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进一步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的重要性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打造更多开放新高地,搭建更多开放合作新平台,有利于充分开拓全球市场,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水平,激发国内市场潜力,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进一步释放贸易业态模式创新活力,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开创开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有利于加快实现贸易领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快产业回归,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综合要素成本上涨,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外贸优化结构、转换动力,有利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撑。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我国货物贸易稳居全球第一位、服务贸易稳居全球第二位,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我国已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坚持互利共赢,提升贸易领域开放合作水平,有利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深化与贸易伙伴利益交汇,以中国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开放,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必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平台服务能力,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安全水平创造更好经济环境和基础条件。 43.为什么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我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 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努力,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伙伴不断增加,内容日益充实,初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2022年1月1日,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从我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内容看,货物贸易领域,我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的货物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基础上,协定项下服务业开放部门更多,原有承诺部门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自由贸易区规则议题上也进行了有益尝试,逐步将谈判领域拓展到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规则谈判和规制合作。我国不断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兼顾灵活性与务实性,创新合作模式,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我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互惠等合作理念,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同。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我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作用,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政府采购等市场准入领域开放水平越来越高,规则领域进一步延伸至包括环境在内的多方面“边境后”措施。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围、提质、增效”,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我国推动更深层次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仍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利于更好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改革、发展、创新的强大牵引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推动国际经贸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推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平台。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顺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贸治理体系。 我国将从“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更好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