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项目 | 标准化基本要求 | 水利部评价标准 |
评价内容及要求 | 标准分 | 评价指标及赋分 |
一 系统完备(200分) | 1.工程设施 | ①整体工程完好,无重大缺陷。 ②工程设施设备齐全,运行正常。 ③工程具备基本维修养护条件 | ①各建筑物结构完好,无倾斜、塌陷、裂缝、滑塌、不均匀沉降等,外观整洁。 ②各设备完好,无明显漏油、锈蚀等,运行正常。 ③工程具备维修养护的条件,养护空间合理,养护设施齐备 | 80 | ①参考单项工程的评价结果。单项工程每出现一项建筑物结构不完好或有缺陷,扣10分,最多扣30分。 ②参考单项工程的评价结果。水泵、发电机组设备不完备、运行不正常,扣10分;变配电系统不完备、运行不正常,扣10分;闸门及启闭设施不完好、止水不良、启闭不可靠,扣10分;工程监控及视频监视系统不完好,扣10分。 ③参考单项工程的评价结果。工程不具备维修养护条件,扣10分 |
2.监测基础设施 | ①设置各类监测设施,监测项目齐全,资料整编完整。 ②各类监测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 ①各类水文测报站点设置合理,建筑物稳定完好,设备运行良好;水文测报系统运行正常,数据测量精度、频次以及时效性等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②水质水环境监测设施设置合理,建筑物稳定完好,设备运行良好;水质监测系统运行正常,数据测量精度、频次以及时效性等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③各类工程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合理,监测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④各类监测数据整编及时、完整、准确,满足要求 | 40 | ①水文测报站点设置不合理,系统设计功能无法实现,扣5分;各站点建筑物维护不到位、损坏失稳,扣2分,设备损坏无法正常运行,扣2分;水文测报系统运行不正常,数据测量精度、频次或时效性等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扣2分,未按规定实现在线监测,扣3分。 ②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断面、供水计量设施、水质实验室等设置不合理,系统设计功能无法实现,扣5分;各站点建筑物维护不到位、损坏失稳,扣2分,设备损坏无法正常运行,扣2分;水质监测系统运行不正常,数据测量精度、频次或时效性等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扣2分;取水许可、环评等确定的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设施设备不完备,扣2分,完备但无法正常运行,扣1分。 ③主要安全监测项目缺失,不满足工程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扣3分;监测设施、设备保护不到位,扣2分;未按规定对监测设施进行检查、校验、维护,扣2分。 ④监测数据整编不及时,扣2分,整编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扣3分 |
一 系统完备(200分) | 3.管理基础设施 | ①各类管理设施功能基本完备。 ②设置各类标识标牌。 ③具备巡查巡护条件 | ①各类管理设施设置合理、功能齐全;建筑物完好,结构稳定;满足日常管理要求。 ②界桩、界碑、警示柱、安全标志、告示牌等齐全整洁有序。 ③运行巡查道路完好畅通,路缘石、防撞护栏、里程牌、百米桩等完好齐全 | 30 | ①各类管理设施的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等不满足设计要求,扣10分;建筑物维护不到位,存在裂缝、破损、渗漏现象,扣3分,结构失稳,扣5分;设备损坏无法正常运行,扣3分。 ②界桩、界碑、警示柱、安全标志、告示牌等缺失,扣3分;损坏变形、表面污损,扣1分。 ③运行巡查道路塌陷损坏,扣3分,被占压通行不畅未及时清理,扣1分;路缘石、防撞护栏、里程牌、百米桩等缺损,扣1分 |
4.信息化基础设施 | ①具备信息化基础条件 | ①信息传输能力满足运行调度、监测、控制等要求。 ②算力基础设施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③机房建设级别满足要求,达到绿色智能标准,配套设施齐全。 ④机房建设充分考虑后期设备增长,预留冗余空间 | 30 | ①信息传输能力不满足运行调度、监测、控制等要求,扣7分。 ②算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业务应用计算、存储以及模型训练和过程推理等需求,扣7分。 ③未根据机房重要性、机房使用性质及管理要求确定建设级别,未按照绿色智能等相关标准开展机房建设,扣6分;配套设施配置不全,扣6分。 ④机房建设未考虑后期设备增长,未预留冗余空间,扣4分。 ⑤建设完善集方案预演、会商研判、应急指挥等一体的工程会商调度中心,支持大中小屏多屏联动,支持现地站、各级管理部门视频会商接入,实现多场景一体化展示,加1分 |
5.其他工程设施 | ①具备物资储备条件。 ②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通讯、照明设施 | ①各类库房完好,物资储备方式及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物资齐备。 ②隔离网、防护栏杆等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完好。 ③通讯基站、设备等完好,通讯畅通。 ④工程范围内照明系统完好,运行正常 | 20 | ①库房维护不当,存在破损现象影响使用,扣4分;物资储备不满足要求,扣4分。 ②隔离网、防护栏杆锈蚀、破损或缺失无法封闭,扣4分。 ③通讯基站、设备等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扣4分。 ④照明系统故障,扣4分 |
二 安全可靠 (200分) | 6.安全体系 | ①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②建立隐患排查机制 | ①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②建立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记录规范 | 35 | 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设立,组织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责任人履职不到位,扣15分。 ②未按规定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控,扣10分;未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发现不安全因素或隐患未及时处理,扣10分 |
二 安全可靠(200分) | 7.工程安全 | ①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 ②1年内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③及时处置工程安全突发事件 | ①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安全设施及器具配备齐全并定期检验,安全警示标识、危险源辨识牌等设置规范。 ②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完成报备,开展演练。 ③ 1年内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④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合理处置工程安全突发事件 | 55 | ①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扣5分;安全设施配置不满足规范要求,扣5分;未按规定开展检查、维保、检验,扣5分。 ②预案、物资、演练等应急准备不充分,扣10分;紧急情况应急响应、处置措施不得当,扣10分。 ③1年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此项不得分;3年内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扣15分。 ④遭遇工程设施损坏等突发事件后,处置不力,并造成不良后果,扣5分 |
8.供水安全 | ①基本保障供水顺利。 ②制定供水保障应急措施 | ①供水过程平稳有序,按计划开展,满足受水区需求。 ②具备有效的供水保障应急措施,及时合理处理防汛险情等突发事件。 ③具备应急调蓄能力 | 40 | ①发生供水异常中断,一次扣10分,最多扣20分。 ②遭遇防汛等突发事件后,处置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扣15分。 ③不具备应急调蓄能力,扣5分 |
9.水质安全 | ①供水水质符合要求。 ②规范开展水质监测。 ③制定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水质突发事件 | ①供水水质稳定达标。 ②制定水质监测方案、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等,关键断面水质监测和水质评价满足要求;按规定共享水质监测结果。 ③开展水源、调水沿线水质巡查,排查风险,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开展水面清漂保洁,规范打捞及处置漂浮物。 ④制定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报批和备案,定期修订、演练;发生水质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⑤水质突发事件处置及时合理 | 40 | ①供水水质不满足要求,此项不得分。 ②未开展水质监测、预报预警,扣5分;未按标准或要求进行关键断面水质监测或水质评价,扣2分;无信息共享机制,未按规定共享水质监测结果,扣2分。 ③未开展水质巡查及风险排查,发现问题未上报,扣5分;未开展水面清漂保洁、规范打捞及处置漂浮物,扣2分。 ④未制定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未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扣5分;未定期修订、演练,扣2分;发生水质突发事件时,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扣5分,未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扣2分。 ⑤处置水质突发事件不力,扣10分 |
二 安全可靠(200分) | 10.系统安全 | ①网络防护措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②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维保障符合技术要求 | ①网络分区分级防护,工控网与业务网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进行隔离,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备。 ②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保持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③系统可用率不低于95%。 ④一般故障24小时内恢复,重大故障72小时内恢复 | 30 | ①网络未做到分区分级防护,工控网与业务网未采用防火墙或其他措施隔离,扣10分。 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不完备,扣5分。 ③网络环境下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不能做到保密、完整、可用,扣5分。 ④工控网与上级单位工控网连接时,未将实时控制区与过程监控区分别连接,未采用防火墙或其他措施进行隔离,或未采取加密措施进行数据传输加密,扣5分。 ⑤系统可用率低于95%,扣3分。(系统可用率=1-全年异常宕机小时数/全年小时数×100%) ⑥一般故障24小时内未恢复,或重大故障72小时内未恢复,扣2分 |
三 集约高效(250分) | 11.管理机制 | ①管理机制健全,责任明确 | ①管理体制顺畅,权责明晰,责任落实。 ②建立健全各类内部考核激励等机制 | 30 | ①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权限不明确,扣25分。 ②未建立激励、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扣5分 |
12.管理体系 | ①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和人员满足管理要求。 ②管理制度满足需要,明示关键制度和规程 | ①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职能清晰。 ②岗位设置合理,人员配备满足管理需要。 ③管理单位有职工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落实,人员经培训上岗。 ④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完整,要求明确,按规定明示关键制度和规程 | 45 | ①管理机构不健全,扣10分。 ②岗位设置与职责不清晰,扣5分;人员配备不合理,扣5分。 ③未制定职工培训计划,扣2分;未开展业务培训,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扣1分。 ④管理制度不健全,扣10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扣5分。 ⑤管理制度未落实或执行效果差,扣5分。 ⑥需要明示的安全规定、调度规程、岗位设置等关键制度和规程未明示,扣2分 |
13.经费保障 | ①管理经费落实,使用规范 | ①按规定确定水价,水费收取正常,补助经费(若有)协调落实。 ②人员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及时足额保障,运维、安全等经费专款专用 | 40 | ①未按规定确定水价,扣15分;水费达不到核算成本,具备补助经费而落实不到位,扣5分;水费收取不到位,收缴率小于50%,扣5分。 ②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扣10分;相关经费使用不规范,扣5分 |
三 集约高效(250分) | 14.管理措施 | ①党建工作扎实、单位秩序良好。 ②管理内容完整、管理措施落实 | ①重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单位内部秩序良好,遵纪守法。 ②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工程确权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对外沟通畅通。 ③工程基础资料掌握清晰,编制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档案管理规范,有集中存放场所,资料齐全,存放有序 | 40 | ①不重视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且在影响期内,此项不得分。 ②单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本项不得分。 ③工程未完成确权,扣5分;未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扣5分。 ④对外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交叉工程管理不到位,扣15分。 ⑤未编制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扣5分;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针对性和执行性不强,扣5分。 ⑥档案管理不规范,扣5分。 ⑦近三年(从上一年算起)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精神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称号的分别加2分、1分,以最高级别奖项为加分标准,不重复加分 |
15.社会效益 | ①发挥工程社会效益 | ①加强水文化建设,开展水情教育,宣传节水观念,引导公众增强保护河湖水生态的意识。 ②充分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 30 | ①未结合调水工程和所在流域实际开展水文化建设,扣5分;未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扣5分。 ②设计具备防灾减灾功能的工程,在发生灾害时未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扣20分。 ③发挥设计外的其他社会效益,加2分 |
16.供水效益 | ①完成年度供水任务 | ①工程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②为受水区经济增长提供水资源支撑,促进受水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③工程受益人口、受水区域达到设计要求。 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调水目标 | 40 | ①工程供水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扣15分。 ②受水区配套工程不满足供水要求,扣5分。 ③在设计水平年条件下,工程受益人口或受水区域未达到设计要求,扣5分。 ④近三年内未能完成年度调水计划安排,有一次扣5分,最多扣15分 |
17.生态效益 | ①发挥设计要求的生态效益 | ①充分发挥设计确定的生态效益,改善受水区环境,提升河湖水质,助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 25 | ①未实现设计确定的生态效益,扣25分。 ②发挥设计外的其它生态效益,加2分 |
四 绿色智能(150分) 四 绿色智能(150分) | 18.节能降耗 | ①工程采用节能设施设备。 ②运行采取节约集约措施 | ①工程采用国家推荐的高效节能设备。 ②运行管理中,采取节约集约措施,科学调度,优化运行方式,降低能耗 | 15 | ①未采用节能设施,未采用国家推荐的高效节能设备,扣10分。 ②运行管理不符合节约集约要求,存在用水、用电、用油浪费情况,扣5分 |
四 绿色智能(150分) | 19.生态环境保护 | ①水土保持设施功能正常。 ②取水不影响河湖生态流量要求。 ③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补救措施。 ④工程环境管理符合规定 | ①按要求完成各项水土保持和水体污染防治工作,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正常。 ②取水不影响河湖生态流量要求,保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③按要求修建过鱼等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④按要求制定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70 | ①未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扣15分;对水土保持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扣5分;未按要求开展相关水体污染防治工作,扣10分;近3年水源区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扣5分。 ②河湖生态用水、下泄流量无法满足要求,扣15分。 ③未按建设环评文件要求修建过鱼等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扣10分。 ④未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扣5分;未严格废液、废弃物管理,扣3分;噪声超标,扣2分 |
20.信息化平台建设 | ①应用工程信息化平台。 ②实现工程信息动态管理 | ①建立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应用满足业务应用算法需求的相关信息化模型及工程知识库。 ②按照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要求,实现数据汇聚,并按规定共享数据,满足业务应用算据需求。 ③建立工程自动化监测预警、防洪预报调度、内部生产管理、安防监控、岸线巡查、查询统计、统一门户等系统或功能。 ④运用BIM技术开展管理,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 65 | ①未应用工程信息化平台,此项不得分。 ②未按照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要求,应用满足业务应用算法需求的相关信息化模型及工程知识库,扣10分。 ③未按照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要求,实现工程全要素、全过程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管理数据以及外部共享数据的汇聚,扣5分。 ④未按水利部规定及时、准确报送调水工程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或资料提交不齐全,扣5分;流量、水位等工程调度数据参数未与上下游、上级相关部门共享,共享时限不满足要求,扣5分;有明确供水水质目标的工程,水质状况未按要求共享,扣5分;未按规定共享其他信息化相关数据,扣2分。 ⑤未建立工程自动化监测预警、防洪预报调度、内部生产管理、安防与巡查、门户管理等系统或功能,每项扣3分,最多扣15分;工程信息采集、整编、分析、监控、预警业务应用不全,扣3分。 ⑥在管理中未运用BIM技术,扣5分;未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扣10分。 ⑦完成工程L2级和L3级数据底板建设,自行按需构建水利专业模型、智能模型或可视化模型,自行构建工程知识库并不断积累更新,加1分。 ⑧完成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建立超前精准预报、灾害预警发布、调度模拟预演、预案优化修正等功能,加2分 |
五 循环通畅、调控有序(200分) | 21.调度体系 | ①调度组织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 ①明确调度管理责任体系和调度实施责任人,报送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②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调度协商机制,协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 | 50 | ①未建立调度管理责任体系,调度实施责任人不明确,扣20分;调度管理责任体系、调度实施责任人未报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扣5分。 ②调度涉及重大调水、重要生态补水、重要利益协调,未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调度协商机制,扣20分;协商结果未报主管部门备案,扣5分 |
五 循环通畅、调控有序(200分) | 22.调度文件编制 | ①编制调度文件 | ①按照规定编制、审批备案调度制度、规程、调度运用方案(计划)。调度规则和要求清晰,调度任务和方式明确。 ②开展雨水情测预报,或建立获得雨水情信息的渠道,支撑调度文件编制 | 45 | ①无调度制度、规程、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此项不得分。 ②调度制度、规程、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未按要求审批或备案,扣25分。 ③未开展雨水情测预报,且没有获得雨水情信息的渠道,扣20分 |
23.调度实施 | ①执行调度文件。 ②按要求实施应急调度 | ①严格落实调度文件,调度指令执行及时准确,水位、流量控制严格,调度记录完整。 ②调度计划调整及时合理,符合程序。 ③开展调度执行情况复核自查,各级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④建立快速反应、综合协调、保障全局、及时预警的应急调度机制,明确应急调度相关部门职责、启动条件、措施,根据需要实施应急调度 | 80 | ①未严格执行调度规程、方案、计划、指令,扣20分;水位流量违规超防汛或设计要求,扣10分。②未及时调整调度计划,扣5分,未按程序调整,扣5分。 ③未编制调度月报,扣5分。 ④调整运用标准或变更运用方式未开展分析论证或安全复核,扣5分;未相应提出运用方案和应急措施,扣5分;未向有权限的主管部门报批,扣5分。 ⑤未建立应急调度机制,扣5分;机制责任不清晰,启动条件不明确,实施措施操作性不强,扣5分。⑥未按要求执行应急调度,扣10分 |
24.总结评估 | ①按规定开展调度总结 | ①按规定定期对工程调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度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②按规定开展工程后评价自评工作 | 25 | ①未开展年度工程调度运用总结,扣10分;调度总结未按要求报送,扣5分。 ②未按规定开展后评价自评工作,扣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