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组织机构


党  委                董   事  会


              


支部建设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精神文明


专题活动

战略投资                  运行管理


安全生产                      审计法务


建设管理

文化体系               

员工培训               

招标公告                     工程动态


政策法规                  信息发布公布


安全资料下载

民情论坛                     在线留言

首页 >> 党建工作 >>专题活动 >> 第86期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理解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详细内容

第86期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理解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2023-03-21     【原创】

1680054196559480.png

1680054623648008.png


72.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这对于强化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自主创业环境,不断拓展就业创业服务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灵活就业主要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三类就业方式。个体经营,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在两人及以下的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未登记注册的个体经营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主要包括养老、托幼、家教、保洁、搬运、装修维修等家政服务和打零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主要包括交通出行、外卖配送、网络零售、直播销售、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平台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包括:一是将互联网平台作为经营载体或信息提供者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其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事法律调整;二是依托平台就业,与平台企业之间订立劳动合同或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三是依托平台就业,工作有较大自主性,劳动过程受到平台企业的管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类型丰富多样,已经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高中低端各层次,从业人员数量迅猛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者为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在稳经济、保就业、促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面对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功能,为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还不能很好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使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身份,同平台企业、用户和第三方外包企业的法律关系以及权利义务等,均缺乏明确界定和规范。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均属于“单位关联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法参保。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虽然为其设立了相应路径,但如选择城镇职工保险,会受到户籍限制且个人承担更高费用;如选择城乡居民保险,又需要回到户籍地且保障水平低。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规避用工主体责任,采取社会化用工方式,或将劳动用工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或以加盟等方式用民事关系代替雇佣关系,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导致管理无序、保障缺位。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仅有43%的新就业形态人员与平台企业或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9%的人签订了劳务协议,其余28%的人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

第三,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抓紧研究制定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落实完善各项支持和保护政策措施,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更好促进积极就业。引导相关企业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促进企业加强自律、依法用工,自觉履行其应当承担的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和合法性审查,对刻意规避监管、逃避责任的行为予以督促整改。进一步放开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支持自主选择缴费方式和缴费基数,调动其参保积极性。全面落实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困难人员缴费压力。积极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序推进参保登记、职业伤害确认、待遇支付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实施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73.怎样理解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运行安全风险更加凸显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次把“安全规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重大要求和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覆盖全民,就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对缴费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互助共济功能,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人员、农民工等积极参加失业保险。实现工伤保险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

统筹城乡,就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更好适应社会流动性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

公平统一,就是要统一社会保障制度,更好体现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的重要功能,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安全规范,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规范管理,守住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底线。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保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市场化投资运营基金超过8万亿元,管理环节增多,管理链条拉长,监管力量不足,基金管理风险隐患加大。需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坚持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加强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可持续,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抚养比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1下降到目前的2.8∶1。“十四五”期间,预计新退休职工将超过4000万人,抚养比将进一步降低,基金收支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提高征缴效率、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机制,综合施策,促进制度长期可持续。

多层次,就是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独大,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发展滞后,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制度定位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


版权所有:吕梁水控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358-8322995  邮编:033000



技术支持:吕梁水控集团有限公司    邮箱437148251@qq.com
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
文章
  • 文章
搜索
备案编号:晋ICP备2023000013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