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节选48
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
4.加强法治人才培养
(110)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这些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法治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建成了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的法学学科体系。同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亟需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法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知识容量需要扩充;有的学科理论建设滞后于实践,不能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有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偏重于西方法学理论、缺乏鉴别批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的法学教育重形式轻实效、法治人才培养重专业轻思想政治素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统筹谋划、整体布局,该坚持的坚持,该改进的改进,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使法学学科建设跟上时代发展,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法治人才。广大法学专业学生要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加强道德养成,培养法治精神,努力用一生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办好法学教育,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考范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要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加强涉外法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